勞動最光榮,榜樣在一線
分類:
學習園地
作者:
姬雪靜
來源:
發布時間:
2023-08-02
經常聽到從野外生產一線回來的同事說,“地質鉆探是非常艱苦的行業,常年工作在外,夏日頂酷暑,冬日冒嚴寒,一旦開鉆,就必須24小時不停機……”,一直在室內工作的我雖然能理解這些詞的字面意思,但是從來也沒有去過生產現場,一直很想去體驗一下野外工作的環境。根據公司安排,7月10日-20日,我和劉亞萌同志一起前往二公司焦作中馬村注漿項目進行輪訓,雖然只有短短十天時間,但是通過實踐,讓我深刻的認識到公司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多么不容易,那是公司全體人員用汗水一點點澆灌出來的。
在野外工作中,不怕蚊蟲叮咬、不畏嚴寒酷暑,7月,暑伏天氣,除了埋頭苦干的地質工作者以外就只剩那空曠的山野,這對于老地質工作者而言不過是唏噓平常的事,而對于我們這些之前從未接觸過野外的人來說是一種新的挑戰,之前只聽說地質工作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辛,這次通過培訓才真正體會到了野外工作者的不易,他們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攻堅克難的勇氣,兢兢業業,持之以恒,他們都是地質勘探工作中最可愛的人。他們駐扎在廣闊天地里,踐行著地質者的初心與承諾,用擔當與奉獻,為“地質事業”增添生動詮釋。
白天的大地上,酷暑炎炎,那一周持續40℃以上的高溫,即便是在屋內開了空調也依然是悶熱的,那些在鉆機上高溫工作的人們汗水濕透了衣衫,滴在鋼板上。這些專業技術工作者的付出是偉大的,野外工作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在這里很多時候不是人來選擇野外環境,而是由野外環境來選擇人,因為人只有有了健康的體魄才能適應惡劣的環境。這些地質生活方面的體驗使我對地質人又多出了一份敬畏之心,地質生活,充滿著酸甜苦辣的味道,而每種味道也都有它獨特的價值。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知道野外工作者每天的工作量大,我便想盡自己所能,為大家做些什么。想著大家伙天天固定的伙食一定想換換口味,我便積極主動的跟著后勤區為大家采買食材,改善了伙食,看著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盤盤精光,我也很開心。
來到項目部的第一天,一早我們參加項目部七點的晨會,會上,項目人員匯報前一天工作情況,由現場項目負責人布置當天的工作內容,聽著會議的內容,才知道井隊每天的工作量那么大,工作內容那么繁瑣。晨會結束后,項目人員帶我們進行現場學習,我們所在的項目是河南焦煤集團中馬村礦3907工作面的地面區域水害治理工程,項目設計2個主孔,13個水平分支孔,主要是為了治理二1煤層下部L8、L2灰巖水,其中注2井主要治理L2灰巖水,注3井主要治理L8灰巖水。現場一共布置兩個工作臺,一座ZJ30鉆機、一座ZJ2600鉆機。在項目人員和井隊人員的教導下,我們分別對鉆探、定向和注漿工藝流程進行了學習,并多次到注漿站、鉆機平臺、定向房及巖屑室進行學習,通過這次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辦公室學不到的知識,既了解了基礎地質知識,又對鉆探知識有了新的認識,最重要是明白了公司的鉆探主業是如何實現的。
短短十天的實習,有苦有甜、有累有樂,可以說,是不枉此行,這次野外實習絕對是一次精神與意志的較量,我不僅向師傅及井隊人員學習了基本業務知識,還把對鉆探的感性認識轉化為了實踐認知,更被井隊人員的無私敬業精神感動。我逐漸認識到了地質工作不僅需要吃苦耐勞的精神,還需要精明強干的智慧和無私無畏的情懷。今后,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為公司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