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讀書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
分類:
書香豫中
作者:
姬玉平
來源:
發布時間:
2021-07-2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埃德加·富爾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當前,我們已經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面對紛紜復雜的世界格局,面對中部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為我們轉型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面對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科技蓬勃發展,面對地勘單位改革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對我們每個煤田地質人來說都提出了更高、更強的能力要求、責任要求、擔當要求。能力不是固存的,本領也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后天工作生活中錘煉和提高,爭做出彩河南煤田人,需要我們每個人練就過硬本領、培育自己的“金剛鉆”,用出色的能力擔當起中原更加出彩的歷史重任。天降大任于斯人,河南自然資源事業的振興與發展重任已經歷史地落在了我們每個人肩上,無論你從事什么職業,處在什么崗位,我們只有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知識的海洋里吸取營養、增長才干、提升本領、完善自我,才能讓自己贏得出彩機會,收獲理想、實現夢想,在新征程的奮斗中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加強理論學習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周恩來同志說到:革命者要活到老、學到老。就是告訴我們,人只要活著就應該堅持學習,只有活到老,學到老,人的一生才會更有意義、更有價值。而在現實中,我們極其容易犯下忽視學習、放松學習、不愿學習、不會學習等等這樣那樣的錯誤。如:常常以工作忙而放松學習,以看手機代替讀原著,每年述職總結時學習不夠系統、不夠深入,學懂弄通差距大已成為常年常用的話題。當前,我局已確定了服務生態文明建設,融入自然資源事業的發展之路,確定了資源、環境、國土、空間規劃四條發展主線,礦山減災防災、土地高效利用、國土空間規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稀缺資源勘探、清潔綠色能源開發利用等多新領域、新課題都需要我們去認識、掌握和突破,而我們只有通過系統、全面、深入地學習新知識、讀好書、好讀書,才能提升能力、完善自我、應對挑戰、不負使命。
關于讀書學習的體會,我用三句話來和大家共享。
一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首先樹立遠大理想和志向。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12歲時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志向,并成為他一生為中華振興、民族富強不懈的奮斗的源源動力。當前,我們地勘單位正在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全面服務加強自然資源管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戰略,學習的任務很重。每個煤田地質人都要有望盡天涯路的那種志存高遠的追求,要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孤獨,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吃得了清苦,抵得住誘惑,沉得下心境,認真讀書,潛心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學習效果。
二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是件苦差事,不學不行,不勤奮學習,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必須要有堅定的恒心和吃一番清苦的決心。當前隨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和黨史學習專題教育進一步深入,每個黨員干部學習的任務更加明確,局黨委提出每個黨員干部每月10篇學習筆記的硬任務,更是要求我們不斷學習,提升自我。現在是組織上要求學,市場上逼著學,工作中需要學。首先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黨的百年奮斗歷史,深學細悟,指導實踐,不斷提高政治領悟力、判斷力、執行力,自覺踐行“兩個維護”,做到方向明。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特別是環境保護、土地管理、空間規劃和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知識,做到業務通。還要廣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了解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提升綜合能力,做到百事通。
三是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寫給新科進士董傳的一首留別詩,稱贊董傳雖家境貧寒,但飽讀詩書,樸素的衣著掩飾不住他內心的高雅平凡的風貌和積極進取的精神,讀書不僅可以知識,還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氣質高雅、談吐鴻儒。培根曾經說到: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字使用周密,科學使人得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詩學,皆成性格。我們要廣泛學習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汲取文化營養,豐富文化素養、提升文化涵養,培育高尚品格。
最后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堅持閱讀與思考的統一,堅持讀書和運用相結合,鍥而不舍、持之以恒。
下一頁: